7月12日至13日,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在扬州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扬州大学、中国行为法学会联合主办,聚焦“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助力构建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言献策。
扬州大学校长刘巧泉,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侯振发,中国行为法学会总监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副校长李文燕,江苏省法学会会长周继业,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夏道虎,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姜伟先后在开幕式致辞。扬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承堂主持论坛开幕式。
姜伟认为,要深刻领悟法治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石性作用,筑牢思想根基;牢牢把握社会治理法治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聚焦关键环节,在法治轨道上全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夏道虎指出,江苏法院十分重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构建“源头预防化解、诉中实质解纷、诉后延伸治理”工作新格局,期待本次论坛能涌现出更多理论成果和创新解决方案。
侯振发指出,论坛主题对于理论界实务界深刻领悟新时代社会治理法治理论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的独特理论方位,以社会治理现代化保障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刘巧泉认为,在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在会期内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推动社会治理法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相融互促,为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更多的学术智识。
李文燕强调,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重大部署,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长期基础性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周继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研究阐释习近平社会治理法治理论新成果,助力法治中国建设;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着力加强力量统筹协调,构建社会治理法治化格局。
王承堂主持论坛开幕式
第十三届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江必新,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召集人、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张文显,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陈国庆,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占国等13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主题报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柏峰教授和刑事司法学院齐文远教授分别主持主题论坛环节。
陈柏峰主持主题报告上半场
齐文远主持主题报告下半场
论坛还设置了“中国式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理论创新”“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社会治理法治化效能提升”“数字时代社会治理的制度因应”“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实践探索”五大专题分论坛,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闭幕式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治理法学学科带头人徐汉明教授作论坛综述。他指出,本届论坛五个专题开展了系统性、前瞻性、建设性的学术研讨,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法治社会·长江论坛”是我校社会治理法学学科的品牌活动,自2015年创办以来,学术影响力与社会辐射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于此,聚焦法治建设中的全局性、前瞻性议题,深化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慧动力。